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4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2426篇
林业   1015篇
农学   2619篇
基础科学   1047篇
  2803篇
综合类   9757篇
农作物   1984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1288篇
园艺   576篇
植物保护   210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421篇
  2022年   736篇
  2021年   826篇
  2020年   873篇
  2019年   895篇
  2018年   740篇
  2017年   1022篇
  2016年   1203篇
  2015年   872篇
  2014年   1182篇
  2013年   1284篇
  2012年   1598篇
  2011年   1401篇
  2010年   1143篇
  2009年   1197篇
  2008年   945篇
  2007年   1054篇
  2006年   814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12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匀浆法提取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喜树果和喜树叶为原料,对匀浆法提取喜树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HPLC 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 55 % 的乙醇,匀浆时间为 8 min,料液比为1 ∶ 15(g ∶ mL).在此工艺条件下,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得率分别为 0.080 1 % 和 0.067 9 %.将该法与超声波提取、回流提取、常温冷浸提取、水浴振荡提取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匀浆提取具有得率高、时间省等优势,是一种高效提取喜树碱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柠条主根液流与叶面积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热扩散技术对3株柠条主根部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对试验期间典型晴天日(30d)液流速率的分析表明:柠条根部液流传输受大气蒸发力、冠层输出、边材面积的共同影响;1、2、3号样株边材面积分别为6.61、7.17、5.06 cm2,日平均液流总量分别为457.92、1014.66、292.12 g·d-1,日平均液流总量随边材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各样株间日平均液流总量的差异显著,而单位叶面积的液流量无显著差异;2号柠条样株的液流速率日变化动态与潜在蒸发散的相关性最强,叶面积/边材面积为0.62m2·cm-2,可以作为评定柠条单株是否具有与当地水文条件相适应的根冠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试验期间样株根区60~140 cm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51.04%、63.26%和87.0%,土壤水分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993.
南亚热带7种林分凋落叶养分含量的年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05-2007-04对广西凭祥市7种主要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全年月份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的高温雨季4-9月,林分凋落叶的N及P养分含量较高,而K的含量较低;在林木生长缓慢或休眠的干旱低温季10月至翌年3月,凋落叶N及P养分的含量较低,而K的含量较高,说明林分凋落叶的N与P含量与林木生长量成正相关,而K与生长量成负相关;Ca随月份的变化较小,但不同林分之间的差异较大;Mg随月份的变化较大;西南桦凋落叶N含量最高(14.44 g·kg-1),火力楠最低(5.11 g·kg-1);次生林凋落叶P含量最高(1.20 g·kg-1),马尾松最低(仅0.53 g·kg-1);K也以次生林最高(5.16 g·kg-1),马尾松最低(1.71 g·kg-1);Ca以杉木最高(达11.10 g·kg-1),马尾松最低(仅3.76g·kg-1);Mg以次生林最高(3.03 g·kg-1),马尾松最低(1.18 g·kg-1);7种林分凋落叶的N,P,K,Ca与Mg的最高与最低含量比值都超过2.  相似文献   
994.
鲁原92是利用辐照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选育出的优良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配合力高、抗病、抗旱性好等特点。目前直接或间接利用鲁原92共选育出19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520万hm2。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讨谷田阔叶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以冀谷25为试材,研究了喷施浓度225~450 mL/hm2的“削阔”水乳剂对谷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谷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削阔”水乳剂喷施浓度为450 mL/hm2时除草效果最好,且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96.
以多叶材料的6个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只包括F1的正交),分析了多叶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平均优势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6个自交系和杂种一的株型、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表明多叶玉米是受基因型的遗传基础控制的。(2)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配合力效应都有差异,自交系Y53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上都表现出较大的效应,说明其遗传传递性较强;而自交系P175、P19、P85、J7-3和M7的各个效应值大多是负向的,说明由其组配的后代在各个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3)对15个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生物学产量与株高、穗位高与粗纤维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株高与粗纤维含量、穗位高与粗淀粉含量、百粒重和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余性状的平均优势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4)通过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的研究,从6个核遗传背景不同的多叶玉米自交系中初步筛选出一个高产、优质的组合,即Y53×P175,这个组合对选育青饲、青贮型玉米提供了新的种质。  相似文献   
997.
采用NCⅡ试验设计,选用不同杂种优势类群且系谱明确的5个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6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类群的分析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把16个南斯拉夫自交系划分为4个杂优类群,分别为:Lancaster群(Nsc-721、南45、Nsc-565),改良Reid群(Nsc-T66、南72—81、南无名-7、南5、南43-1),唐四平头群(南无名-5),南46、南无名-8、南无名-1、南无名-3、南无名-5杂为另一优势群。而南6和Nsc-70难以与其它自交系或彼此间归为一类。此外,还对供试被测系的使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8.
对玉米5个自选新系与11个生产上常用的骨干自交系采用NCⅡ(11×5)配成55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同时对6个主要性状的GCA与单株粒重的GCA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襄7298、襄2178、襄706、襄329、Lx9801、PH6WC、郑58、Y8G单株粒重的GCA较高.是值得重点利用和改良的自交系材料.襄2178×襄7298、襄706×襄7298、PH6WC×襄7298、Y8G×襄7298、襄329×襄7298、9041×襄7298、襄4887×Lx9801、Lim50×襄7298、襄706×昌7-2、襄706×浚926为强优势组合.单株粒重GCA的增加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基础.选育出单株粒重GCA较高的优良新系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穗长、行粒数、千粒重GCA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单株粒重的GCA.  相似文献   
999.
鄂西山区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分析了2007~2008年鄂西山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玉米生产上的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鄂西山区玉米生产上主要的病害除了常发的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穗腐病、茎腐病、锈病外,玉米灰宽病发展速度快.为害日益加重,成为鄂西山区玉米生产上不容忽视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人工摘叶控制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明人工摘叶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不摘叶为对照,研究终花期摘叶1次和盛花期、终花期各摘叶1次及盛花期、终花期、终花期后7 d各摘叶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摘除病、老、黄叶具有明显的抑制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摘除病、老、黄叶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摘叶较不摘叶处理的平均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结论]人工摘叶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